成都废品积分兑换模式 变废为宝

    改变往往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。对于生活垃圾,传统农户大多简单丢弃。新津县新平镇太平社区,却实现了“废物换宝”,将可回收废品兑换成生活用品。昨日成都记者了解到,这一模式已经辐射到新津县所有乡镇主要集中居住区,从“丢”到“换”,农户与环境实现了双赢。

    成都太平社区有1164户村民,有了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后,村民发现倾倒垃圾的地方从山间路旁变成了分类垃圾箱。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各分一筒,由保洁员负责清理转运。63岁的居民倪润莲搬到这里后,渐渐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。不过她告诉记者,自己没有把纸板放进可回收垃圾的筒里,而是搬进社区内的一个小房屋。

    这个约20平方米的小屋,就是大家的“可回收废品集中点”。小屋主人是50岁居民黄永昌。村民将纸板、瓶子或塑料等可回收品交给黄永昌,作为交换,他提供盐、卫生纸或香皂等生活用品。“这是镇上打造的可回收物兑换点,鼓励居民将原来随意丢弃的废品进行回收,我根据废品数量进行统计,计算出相应的积分,居民就可根据积分换取生活用品,我就负责管理这个兑换点。”在屋内的墙上,记者看到一张“零星可回收物及有害有毒物品兑换积分表”,表上写明一个汽水瓶兑换1个积分、啤酒瓶兑换2个、废纸每斤3个等内容,而通过“可兑换物品表”可看到一包盐需要10个积分,香皂需要25个积分等信息。

    黄永昌告诉记者,每天都会有居民送来纸板、瓶子或塑料等物品,平均每周有20多人次,他都会一一记录。“以前没有这个兑换点,居民都会把这些物品丢弃,但现在大家都把物品送过来换东西,就减轻了社区内保洁员的工作量。”据悉,黄永昌会根据废品的收集量预约废品回收公司进行回收。

    倪润莲表示,她搬到这里后就愿意把可回收品交给黄永昌,平均每月两次。“这个兑换点的建立,让我们不乱丢垃圾。现在我都会把可回收的物品和其他垃圾区分开,既实现了垃圾分类,也可换取生活用品。”她还表示,如果一次的兑换量不够换取物品,可以先记录,待下次兑换时将两次积分进行叠加。